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2021-08-23 17:03:59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职业道德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

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荀子则将教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同时,也在道德信仰和专业知识方面对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强调“教者必以正”,并提出了反省、知耻、改过等道德修养的方法。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在奴隶社会基本形成。

随着教育职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完善。

汉代思想家扬雄在《法言》中明确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要求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朝是我国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在其著名的《师说》中开宗明义指出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求教师甘为人梯,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精神,对后世教师职业规范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期间,曾亲自题写《白鹿洞书院教条》,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提出了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

明清之际的教育家王夫之认为,教学者要“正其志”,“善教人者,示以至善以亟正其志,志正,则意虽不立,可因事以裁成之”。“欲明人者先自明”,否则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实则昏昏也”,是不能担当教师之职的。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