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古代女性不同年龄的称谓

2021-12-15 17:57:2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古代女性不同年龄的称谓这个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文化常识领域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的方式展开。题干可能会呈现古代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让我们反选出该年龄阶段的称谓是什么。因此,大家可以对每个年龄阶段称谓的特征做好积累。

一、髫年:

髫年最早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为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髫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就被叫做“垂发”,后来泛指幼童时期,再后来专指女孩7岁。在古代,召与招手的招同义,人们认为儿童下垂的头发在跑动时会一颠一颠地动着,像是人的手在打招呼的动作,这就是髫字的来历,因此在考试中看到髫年,可以匹配女孩7岁,做好对应。

二、金钗之年:

金钗之年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曰,“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意是说,这些女子头上的发钗光彩熠熠,排成12行,脚下踩的是五色纹彩织成的鞋子。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15岁之后就开始嫁人,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开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后来,金钗之年就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也一直被后世沿用。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金钗之年并非指女子十二岁到十四的区间,而是特指女子十二岁。

三、及笈之年:

《礼记内则》有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意思是女子十五岁时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还未成年的小女孩是垂发的,到了十五岁左右,就要将头发盘起,戴上簪子,即“加笄”,举行“加笄礼”,表示成年。后来逐渐发展为结婚的前一天举行,由请一位多子多孙的老妇人,给女子绾髻加簪,也表达了对加笄女子的美好祝愿。因此在考试中,及笈之年要匹配到女子十五岁。

四、豆蔻年华: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考试时要注意,豆蔻年华并非指的是女子某个年龄,而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年龄区间。

五、破瓜之年:

在古代,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及瓜”“碧玉年”。这里的破瓜是把瓜字拆开,可拆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也就是16岁,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如苏轼的《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中就有写:“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意思是,年方十六的俏丽女子用小马拉香车送来了,与美女饮着名贵的好酒,乘着醉意高声唱起了《渭城曲》。所以在考试中,要注意碧玉年华,破瓜之年都可以匹配女子十六岁。

六、花信年华:

“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年华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意思是,希望有谁能用白面腰鼓声来催花信,让春天快点到来。花信本指开花的信息。相传应花期而吹来的风有二十四番,故称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年华。所谓花信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而花信年华就指代女子二十四岁,在考试中要做好对应。

七、半老徐娘:

在古代半老徐娘指的是30岁的女子,古代女子15岁及笈就已经可以嫁人,所以30岁的女子在古代,年龄算是稍大了。半老徐娘在一些文学作品常常会出现,在古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一些虽然上了年纪,不是很年轻的女子,但是依旧有一种风韵犹存的感觉,仿佛能让人看到她年轻时候的样子。半老徐娘出自《南史·后妃传·梁元帝徐妃》:“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相传“徐娘”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美丽,因此就有了“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所以在考试过程中遇到古代女子三十岁就可以匹配半老徐娘这个词。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