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021-06-26 16:35:2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教师考试中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包括实验以及实验下获得的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且此知识点以单选题备考为主。下面我就将就此知识点进行具体分析。

二、具体内容

1.实验过程

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2.反射的分类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比如:尝梅生津。

(2)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①第一信号: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比如:看梅流延。

②第二信号:凡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比如:谈梅止渴。

3.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①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比如,在实验中,条件刺激就是铃声,无条件刺激就是食物,通过反复训练,让狗知道铃声之后是食物,听到铃声就流口水,这就是获得。

②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出现但是没有无条件刺激的伴随出现,则会发生条件反应越来越弱,最后消失。

比如,在实验中,当狗的条件反射,即听到铃声流口水形成之后,再改变实验,依然摇铃,但是铃声过后不给狗喂食,慢慢的,再摇铃,狗不再流口水,这就是消退。

(2)泛化与分化

①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②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能区分“勇敢”和“鲁莽”。

三、考点总结

四、实战演练

1.如果学生希望通过违反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关注,老师、同学却不予理睬,他会感到没趣而减少了此类违纪行为。这种减少违纪行为的方法属于( )。

A.消退 B.负强化 C.消极强化 D.惩罚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消退的含义。题干中老师同学们不予理睬正是无强化的一种体现,故本题选A。

2.红红在小时候被一只黑色的狗咬过,后来她看到黑色的动物都会觉得特别害怕。红红的表现说明了她对黑狗这一刺激产生了( )。

A.强化 B.分化 C.泛化 D.消退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题干中红红被黑狗咬伤之后,对类似的黑色动物也会惧怕,体现的是泛化,故本题选C。

以上便是关于此知识的所有内容分析,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