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来自心理的保护_心理防御机制”,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他认为自我会以非理性的方法来缓解焦虑,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这一部分的知识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常见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般情况下会以例子反选或概念反选来呈现,因此我们在学习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时,既要掌握概念也需要理解相关案例。
自我防御功能: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升华、补偿、退行、转移、否认、共情等。
1.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案例:
小时候被人欺负,希望成为警察以维护正义;
有打人的冲动,锻炼孩子成为拳击手;
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
2.补偿(代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案例:
消极性补偿:
创业失败的人沉迷酒精中;
减肥失败暴饮暴食;
考试失败认为家里有钱无所谓。
积极性补偿:
相貌平平的人努力学习成为学霸;
失去双臂的男孩通过训练成为游泳冠军;
中国成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3.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案例:
和丈夫吵架回娘家想妈妈撒娇哭诉;
家里有二胎之后,老大会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学校被同学嘲笑了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
4.转移或移置: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案例:
失去孩子的母亲到孤儿院做慈善将关爱给孤儿;
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5.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案例:
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
“眼不见为净”、“掩耳盜铃”;
发生车祸,不想接受时,说“这不是真的”。
6.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案例:
中国成语中“触景生情”有时是因为压抑解除;
“口误、笔误”也是被压抑的内容;
偶像剧里失恋之后将与前男友相关的事忘记。
7.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合理化的三种表现:
(1)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用来丑化失败的动机;
案例:
体育能力差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容貌平凡的女子说“自古红颜多薄命”;
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说那里竞争太激烈。
(2)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用来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案例:
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3)推诿,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待其过错。
案例:
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试题太难或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
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
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
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
8.反向形成,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案例:
某人极需要某种东西或名誉地位,却表现为极力反对、推却或无所谓;
守时、节俭、清洁则可能是对疲塌、奢侈、脏乱的对抗;
在班上暗恋某女生却故意对她冷嘲热讽或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