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021-01-23 10:20:2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育理论的考试中,皮亚杰属于常考人物,其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品德发展理论中的重点,因此需要大家重点备考。此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多为理解性单选。考试时需通过关键词的呈现,并结合整个题干的描述,来进行灵活判断。下面我将针对该知识点进行简单地汇总。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明确了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为10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道德阶段(1-2岁)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相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备考关键点:前道德阶段,无规则意识

二、他律道德阶段(2-8岁)

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又称为服从的阶段,也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这一时期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以及个人意见和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接受外界规则,但规则还不具有约束力。这便可以解释幼儿园的小朋友的一些无序行为。

(二)权威阶段(5-8岁):此阶段思维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结果,即只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主观动机,强调抵罪的惩罚。

备考关键点:此版本将他律道德阶段分为另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侧重规则对儿童无约束力,权威阶段侧重以客观标准评判行为好坏,但两者都是表现为“他律”的总体特征。

三、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他们认为道德行为的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的共同约定的用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由此,这一阶段的孩子所追求的是一种绝对平等。且开始从动机出发考虑问题,强调有回报的惩罚。

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备考关键点:抵罪的惩罚vs有回报的惩罚

1.抵罪的惩罚,指谁犯错,谁就该接受惩罚以抵罪,而且惩罚要严厉。且犯错的内容和惩罚的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如小孩未做完作业,就不让他看电视。未完成作业和看电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有回报的惩罚,指谁犯错,不需要外部给犯错者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因为他的过错行为会被正常的社会关系所不容,会被同伴所嫌弃,这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且犯错的内容和性质都是与惩罚有密切联系的,谁犯错,谁就会遭到同辈集体的回报。

四、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一个人的特殊情况。

备考关键点:公正道德阶段追求的公正和平等是相对的

【例题】1.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较强的服从倾向,崇拜老师和权威,喜欢向老师“告状”等特点的儿童处于( )。

A. 无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权威阶段也叫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B项正确。A项,前道德阶段又称无律阶段,是指2-5岁的儿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公正道德阶段是指不再要求所有人都完全服从于同一规则,考虑人的情况做出处理,创造出新的规则。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