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选项A,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故A错误。
选项B,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是一种合格教育。同时素质教育强调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是一种特长教育。选项B片面强调特长教育。故B错误。
选项C,素质教育在强调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种合格加特长的教育。故C正确。
选项D,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故D错误。
综合四个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容错教育”,允许学生犯错误,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误。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作为教师,面对这种场面,能够随机应变,幽默化解,既体现了教师的大度,又化解了尴尬境地。故本题选B。
A项,教师大发雷霆,说明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欠缺,面对学生的恶作剧应该沉着冷静。
C项,面对恶作剧(突发事件)应及时、合理的处置,果断机智应对,既要能体现教育性原则,又需要使学生能够接受,而C项提到训斥学生,违背了这两个原则。
D项,学生是发展的人,肯定会犯错,作为教师,应该进行容错教育,而不是与学生对着来。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故本题选B。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例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故答案为A。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暗适应使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使感受性降低。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是最能解释“杀鸡儆猴”的效应。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10.【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此,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行为反应的概率。综上所述,题干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