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苛勒他在想什么?

2021-11-02 17:48:5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苛勒他在想什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知识点讲解

苛勒是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叫完型-顿悟学说。他不认为学习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不是什么盲目试误,学习就是学习者的顿悟过程,学习者本人的智慧与理解力,对知识突然顿悟建立的“完形”,意即整体结构(Gestalt音译成格式塔)“完形”倾向带有组织功能,把缺口与缺陷填补起来,让有机体产生组织与再组织,这就产生一个又一个完形,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单个的刺激,而是整体刺激产生的学习。主要对全局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重视知觉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者的经验可以同化外界情境,产生新的知觉模式。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苛勒利用黑猩猩做的实验在学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系列的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利用箱子的实验”与“利用棍子的实验”,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后者。在这一实验中,苛勒在关着黑猩猩的笼外吊起了几根香蕉,并且通过控制香蕉与笼子的距离使得饥饿的黑猩猩无法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到香蕉。笼子中提前放置了几根棍子,可供黑猩猩使用。实验初期,黑猩猩因无法取到香蕉而显现出焦躁的迹象,后来它注意到了笼中的棍子,但是仅凭一根棍子还是无法触及到香蕉,在不断的尝试之后,黑猩猩终于学会了将长短不一的棍子连接起来,取下了笼外悬挂的香蕉。这一实验的特殊性有三点:

其一,现实情境中包含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但是仅仅拥有这些条件是不够的,需要发挥能动性将它们以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这体现在黑猩猩将棍子连接起来这一行为上;

其二,如果黑猩猩并不感到饥饿的话,就不会去尝试取得香蕉,那么后续的行为就都不会出现;

其三,苛勒在后续的实验中证明如果黑猩猩没有同时看到棍子和香蕉,即使它使用过棍子一到两次,它也不会在特定的时间内想起使用棍子作为辅助工具这件事。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境中,问题来源于自我(猩猩)与环境(摘到香蕉)之间的关系,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当在其中寻求,并且,鉴于自我已经成为了问题的组成部分,所以自我的特性也会在顿悟中发挥作用。而学习就是学习者的顿悟过程,学习者本人的智慧与理解力,对知识突然顿悟建立的“完形”,即整体结构(Gestalt音译成格式塔)“完形”倾向带有组织功能,把缺口与缺陷填补起来,让有机体产生组织与再组织,这就产生一个又一个完形,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单个的刺激,而是整体刺激产生的学习。

二、相关练习题

1.“顿悟说”认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试误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合。( )

1.【答案】×。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2.格式塔学派的苛勒基于( )实验提出了“顿悟学习”的概念。

A.猫笼开门 B.小鼠走迷宫 C.鸽子啄拉杆取食 D.猩猩取香蕉

2.【答案】D。本题考查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对黑猩猩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行为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黑猩猩叠箱取香蕉实验,论证和提出完形一顿悟说。D项正确。

3.苛勒认为主体内部( )是学习的实质。

A.构造完形 B.尝试错误 C.形成认知结构 D.形成反射

3.【答案】A。本题考查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完形一顿悟说”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例如,在黑猩猩接棒取物的实验中,黑猩猩往往先看一看目的物,考虑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才开始接棒取物的。它的行为是针对食物(目标),而不只是针对棒子(手段和工具)的。这就意味着,动物领会了食物(目标)和棒子(工具)之间的关系,才发生了接棒取物的动作。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