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2021-11-02 16:41:1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学习分类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吧。

一、奥苏伯尔学习分类背景介绍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来他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这一学习分类。

二、奥苏贝尔学习分类学说——有意义接受

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是针对认知领域的:

(一)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即学习者能够理解学习内容。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理解新概念的含义;或儿童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掌握成语含义,这都属于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则是学习者未理解学习材料,死记硬背。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但有意义材料如唐诗,让两岁幼儿背诵,但无法理解,这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

(二)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即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总结出金属钠的性质。

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例如,课堂上老师教给大家勾股定理。

(三)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五类:

(1)符号表征学习。

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上海”表示一个城市,“小白兔”表示一类动物。符号表征学习包括学习符号和符号所指称的人、事物或性质。符号很初表示个别事物,如“狗”只表示儿童最初所见到的某条狗。当符号如“狗”表示一类事物如犬类,而不论其大小、毛色、习性时,“狗”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是狗的概念。

(2)概念学习。

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如“三角形”这个概念是所有三角形(不论大小、形状)的本质特征:在同一平面上,有三条边且两两相连接。概念学习意味着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例如,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能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边两两相连构成的封闭图形”,也意味着学习者能从大量图形(包括三角形和非三角形)中识别三角形。

(3)命题学习。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组合表示的很小意义单位,由两个成分构成:一个成分是两个以上的论题,第二个成分是它们的关系。如“我爱冬天的梅花”这个句子包括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我爱梅花”,第二个命题是“梅花是冬天的”。“我”和“梅花”是论题,“爱”和“是”是关系。

命题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命题,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指一切圆的所有直径都是它的半径的两倍;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如“月亮绕地球转”。前一类命题往往是揭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某种规律、定理、规划或原理等;后一类命题表示一个事实。所以命题学习包括事实学习和规律、定理或原理学习。后者是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学习的核心成分。

知识点复习到这里,接下来用几道题来巩固一下。

1.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同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是遗忘( )。

A.消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

1.【答案】B。解析: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遗忘是学习到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概念与规律可代替低级的概念与规律,使低级的概念与规律被遗忘,从而简化知识,减轻记忆量,是积极的遗忘。相反,若巩固原有知识导致新旧知识混淆,记忆错误,则是消极的遗忘。题干中的观点属于遗忘的同化说。

2.先行组织者策略是贯彻奥苏贝尔的( )和逻辑分化重要教学策略。

A.分析综合 B.整合协调 C.抽象概括 D.分步协调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知识点。奥苏贝尔在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中提出教学的三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他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个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习者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关注中公山东教师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