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斯金纳与班杜拉的“强化”对比

2021-06-07 18:21:5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斯金纳与班杜拉的“强化”对比”,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

行为主义部分在教招考试里一直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也是考试的常见考点,一般以客观题考查为主,考查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所以考生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点,仍是要理解并识记。

二、知识点

(一)斯金纳

斯金纳用小白鼠做了一个迷箱实验。实验中用的装置叫做“斯金纳箱”,里面有食槽,有操纵杆,只要按操纵杆,食槽就会出现食物。把一只小白鼠放进来,小白鼠在箱子中乱跑乱窜,无意间碰到了开关,发现食槽中出现了食物,很开心的吃掉;继续窜无意间又发现食槽中出现一颗食物,又很开心的吃掉……次数多了后,小白鼠发现了这个规律,按操纵杆就有食物,就一直按,然后一直吃食物,直至吃饱为止。在实验中,当偶发行为出现后,给予食物奖励,偶发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这种行为叫做操作性行为,给与食物奖励叫做强化,其中食物叫做强化物。斯金纳认为,在操作性行为中,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关键手段。

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频率。实验中小白鼠出现按操纵杆的行为,给了喜欢的食物奖励,按操纵杆的行为频率增加,就属于正强化。

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频率。负强化斯金纳依然用实验证明了其结论:小白鼠刚放进来的时候,脚下的电板通着电,小白鼠被电的胡乱的在跑,无意间碰到开关,发现电流没有了,所以小白鼠为了摆脱电流的刺激,就会一直按着开关。实验中小白鼠为摆脱电流刺激而一直按着开关(行为频率增加),就属于负强化。

综上所述,斯金纳的强化,不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行为频率一定是增加的。

比如:

1.某学生参加比赛考试得了满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他为了再次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他会更努力地获得更多的满分。这是正强化。

2.某学生参加比赛考试得了满分,不让他做家务了。他为了不做家务,他会更努力地获得更多的满分。这是负强化。

(二)班杜拉

班杜拉的强化来源于观察学习。班杜拉研究攻击行为时,做过一个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他把儿童分成三组,第一步,让他们观看成年人打布娃娃的视频;第二步,对三组儿童分别给予奖励、惩罚、不奖励也不惩罚;第三步,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结果发现,三组儿童,不论是奖励的还是惩罚的,均出现了打娃娃的行为。班杜拉认为,打娃娃的攻击行为,就是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到的,他把这种现象就做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得操作。

班杜拉认为由直接观察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的,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分别是: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三者在区分时,可以强化主体来区分,直接强化:强化的是观察者,侧重外界对观察者的强化;替代性强化:强化的是榜样,观察者间接被强化;自我强化自己强化自己。根据强化的结果,行为会发生不同变化。

比如:

直接强化: (1)小明上课睡觉,老师让他站起来听课,睡觉行为会将少。

(2)小明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表扬了他,他会继续认真听讲。

替代性强化:(1)小明看见小红上课睡觉,老师让小红站起来听课,小明上课就不睡觉。

(2)小明看见小红认真听讲,被老师表扬了,他也会认真听讲。

自我强化: 小明觉得自己困了,就自己站起来听课。

综上,班杜拉的强化,行为频率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

(三)二者区别

斯金纳更侧重的是,在操作性行为中,行为出现后,给予强化,行为频率增加;但是班杜拉的强化,行为结果可能是增加的,也可能是降低的。所以斯金纳和班杜拉的强化,它们二者还是不一样的。在做题时,如果题干侧重强化后行为频率一定是增加的,那么是斯金纳的强化;若题干侧重看到强化后不同的情形有不同强化结果,则是班杜拉的强化。

【牛刀小试】

1.李老师发现王红这段时间听讲认真,就不再像以前上课时那样去提醒她,王红的成绩逐步提高,李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替代性强化 B.自我强化 C.内部强化 D.负强化

2.在学生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具有维持或增强行为倾向的效果时叫做( )。

A.惩罚 B.处罚 C.强化 D.压力

3.儿童经常观看暴力电影电视易导致其产生攻击性行为。支持该观点的实验是( )。

A.波波玩偶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陌生情境实验 D.棉花糖实验

4.李刚看到老师处分在课堂上捣乱的同学,他以后也不敢草率地完成作业或迟到了。李刚受到的是( )。

A.强化依随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听讲认真,不再提醒,行为频率增加了,撤销厌恶刺激,所以是负强化。

2.【答案】C。解析:给予某种刺激后,行为频率增加,属于强化。

3.【答案】A。解析:此题是考察观察学习,相关实验为波波玩偶实验。 B是哈罗研究依恋;C是安斯沃斯研究依恋类型;D是研究延迟满足。

4.【答案】C。解析:B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C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D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题干中,看到别人被处分了,他也不敢了,所以是替代强化,故选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