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安斯沃斯依恋类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还记得第一次上幼儿园时哭的撕心裂肺场景吗?还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去外地求学时的满眼不舍吗?当你离开父母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实践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简单来说就是你对你所依恋的人、事物的心理差异,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非相同,有些喜欢寸步不离,否则就会异常焦虑,有些则表现的淡定,能自己玩自己的。
安斯沃斯等人通过陌生情境实验进行了测试: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一个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陌生环境、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实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等。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一、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近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的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映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经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
1.儿童的分离表现:明显焦虑、担心、惦记。
2.儿童的重聚表现:
①对母亲:主动迎接,适度交谈亲热:很快被母亲抚慰好;
②对环境:与陌生人交谈、继续玩玩具。
3.儿童的人格发展:形成满意人际关系,充满信任感。
二、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1.儿童的分离表现:很少焦虑、很少紧张不安。
2.儿童的重聚表现:
①对母亲:不注视,漠不关心;对母亲的抚慰无感;
②对环境: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3.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社会焦虑,品行问题容易出现,强迫性自我依靠。
三、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
1.儿童的分离表现:极度焦虑、反抗、愤怒。
2.儿童的重聚表现:
①对母亲:行为矛盾,渴望母亲爱抚但是又拒绝;很难快速被母亲安抚好;
②对环境:无法投入游戏和与陌生人交往中。
3.儿童的人格发展:容易产生精神问题:比如人格分裂,情感摇摆,缺乏理性。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性依恋又被称为不安全性的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练习题】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实验考察儿童的( )。
A.自我意识
B.道德认知
C.依恋行为
D.同伴交往
【答案】C。解析:安斯沃斯等人通过陌生情境实验测试了儿童对主要抚养者的依恋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