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孔子人物大盘点(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孔子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可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今天就给大家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梳理。
一、著作及地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孔子被世人誉为“万世师表”。
二、教育作用
①社会功能: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除此之外,孔子还论述了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法律的关系。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来看,孔子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教”思想;从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来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他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②个体功能: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二、人性论
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有两层含义:①人的先天素质并无差别,不论贫贱,人生来应该是平等的。②人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的环境作用于先天的结果,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力量更大,这就大大地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也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影响,他主张“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通过教育改变的。
三、教育对象
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因此“性相近,习相远”思想是“有教无类”形成的主要动力。他主张“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但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相对的,孔子又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四、教育目的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是指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培养目标和目的是培养一批“士”和“君子”。
【题海实战】
【单选题】1.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孔子“吾少也贱”的出身
B.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
C.“仁者爱人”思想的形成
D.“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形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因此“性相近,习相远”思想是“有教无类”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ABC均为干扰选项,排除。
【单选题】2.古代学者关于教育目的有很多不同的言论,其中“学而优则仕”是( )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子夏 D.荀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有关于教育目的,孔子赞同子夏的观点。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是指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培养目标和目的是培养一批“士”和“君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ABD为干扰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