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之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的形式考察,其中多属识记类考点,重点考察的内容为作者地位、相关论著、教育思想、教学贡献等。
二、人物简介
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年1月12日-1827年2月17日)是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其父为医生,在他5岁时去世,母亲和忠实的女仆巴比丽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精神使他终生难忘。幼时曾住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目睹农村破产的境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的疾苦深为同情。他从一所拉丁学校毕业后,进入卡罗林学院学习语言学和哲学。在此期间,他受到卢梭的《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的深刻影响,强化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他曾参加“爱国者‘协会’”,撰文抨击政府,要求民主改革,受到当局迫害而被迫辍学。
1768年在涅伊果夫(Neuhof,意为新庄)筹办示范性农场,进行改善农民生活的实验,但这次实验失败了。
1774年在涅伊果夫创办了一个孤儿院,收容50多个6-18岁的贫苦儿童,亲自教他们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同时让几个工匠教他们纺纱织布。虽然这次实验在1780年失败,但为《林哈德和葛笃德》的创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1781年2月,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第一部问世(第二、三、四部分别于1783、1785、1787年出版)。1798年,应瑞士政府的邀请,创办了施坦兹孤儿院,继续他的教育实验,但因战争影响,不久即停办。1800年与友人在布格笃夫城创设了一所寄宿制中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1804年迁往伊佛东后,成为名震全欧的学校。1825年伊佛东学校停办后,他悲哀地回到故乡,总结了一生的教育工作经验写成《天鹅之歌》一书。
1827年2月17日在故乡与世长辞。碑文称他:“涅伊果夫贫民的救济者,《林哈德和葛笃德》里的国民导师,施坦兹的孤儿之父,布格笃夫及伊佛东新式学校的创设者,善良的公民,为他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夕话》(1780年)、《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论教学方法》(1800年)、《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年)和《天鹅之歌》(1826年)等。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三、核心考点
(一)名言:(1)“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2)“用头脑,手和心学习”(3)“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三)作品极其贡献: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在1781-1787年创作的,书中主要描写了一位农村妇女葛笃德在县长的支持和帮助下依靠改良农业生产方式和改革教育体制,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故事。小说篇幅冗长,意蕴深厚,是一部值得深究和进一步探索的伟大的教育著作。根据此著作裴斯泰洛奇提出诸多教育观点,具体如下:
1.家庭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主要是以葛笃德为代表,兼以其他父母的行为充当对比、反衬作用中体现的。葛笃德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小说中她教育子女方式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她树立了一个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的形象:第二,在教育子女时,她主张“要为一切人祷告,要对上帝和世人经常存着感激的心情;第三,她认为,“与己无关,缄默不言,不完全了解的事,莫乱讲。”葛笃德的伟大母亲形象启示我们:母爱有益于儿童品德的发展,儿童一旦具备了这种高尚的品德将有利于儿童各种技能的习得和各种优秀品质的获得。
2.学校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校长格吕菲身上,包括他提出的纺织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格吕菲认为,孩子分为两种:家庭条件一般却不务正业的孩子和贫苦家庭却十分勤劳的孩子。要给予这两种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务正业的孩子,他们的智力水平本身是不低,只要加以训练,就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对于贫苦家庭的孩子,只有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发掘他们的潜力和锻炼她们的能力;他还认为教育要“恩威并施”,一味的慈爱和过度的严厉都不能成功教育好孩子。
在当代社会中,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犯了错,只是一味的体罚学生;学生不喜欢学习,没有去深究他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只是一味的放任不管,任其自暴自弃,讨厌学习。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也是体现在格吕菲校长的身上。格吕菲当上坡那镇的新校长后,让学生的做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自己的纺织和农耕工具来到学校,并聘请葛笃德和马格丽这两位劳动能手来学校帮助完成自己教育活动,将教育与当时的农耕业和纺织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目的。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存在,正是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了这种教育思想,才会有着如此生机盎然的社会。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并且将理论付于实践,才会创造出如此多的辉煌壮举,造福着一代又一代人。
4.要素教育思想。
要素教育思想在书中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格吕菲校长让学生带农具和纺织工具来学习知识,在劳动中学会知识,体现了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思想。(2)格吕菲校长在学校对学生施加道德教育和葛笃德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施加的道德教育体现了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思想。(3)格吕菲校长在学校教育中对两种不同的孩子所采取的锻炼他们脑力的方式不同这方面表现了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的智育的思想。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体系的重点所在。在当今社会中,要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也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对于儿童来说,德育、体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五方面缺一不可,必须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考题讲解
1.以下是裴斯泰洛齐著作的是( )。
A.《人是教育的对象》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答案】B。本题考查教育家的思想。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B项正确。A项:是乌申斯基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是杜威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是赫尔巴特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下列教育思想属于裴斯泰洛齐的是( )。
A.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B.要素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取消等级教育
2.【答案】ABC。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贡献包括: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④倡导要素教育。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无关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