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晏阳初_平民教育思想

2021-09-06 16:52:3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晏阳初_平民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属于客观题考点,主要以单、多、判的形式进行备考。其平民教育思想体系可从重要性、宗旨、原则、内容和方法等角度进行理解。

晏阳初(1890-1990年),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的倡导者和实行者,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毕生致力于中国和国际平民教育,探索以教育改造乡村社会的道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理论与经验,对我国及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平民教育的重要性

晏阳初认为,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解决与否都取决于农村。可是,广大农民陷于愚、穷、弱、私的悲状之中,中国丧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愚:是指那时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甚至目不识丁,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无关,他们中80%以上都是文盲。

②贫: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少人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

③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无庸讳辩的“东亚病夫”,人民的生死存亡只得付之天命,所谓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上。

④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

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他明确指出:既不能仿古,也不能仿欧,唯有从中国特点出发,从平民教育入手,特别是把教育重点放在农村广大贫苦农民的教育上,提高国民素质,改进国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国家的基础。

2.平民教育的宗旨

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除文盲,作新民”。首先以“除文盲”作为第一目标,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齐见光明”。其次以“作新民”是平民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提高民众文化,塑造民众人格,发展民众智慧,培养民众能力,成为有知识力、生产力、公共心和健康体魄的人。

3.平民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为了培养“新民”,晏阳初提出实施“实验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教育”,贯彻“教育即生命”的原则。所谓“教育即生命”,即教育在于培养民族新生命,振拔国民之新人格,以谋民族之振新和人民之觉醒。因此,他要求教者与学者都要深入农村,在农村实际生活中受教育、受锻炼,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绝不能脱离农村实际,躲在城市或书斋里搞农村教育。

依据上述原则,他提出运用“三种教育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完成“六大任务”的构想,并进行了实验。

(一)三种教育方式

①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在学校中对青少年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

②社会式教育:主要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团体活动,向群众及团体进行教育。

③家庭式教育:主要将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横向联系起来进行教育。

(二)四大教育

①以文艺教育救愚:文艺教育包括文学和艺术教育。首先用《平民千字课》教育农民,扫除他们中的文盲,使他们掌握识字的工具,通过文学艺术教育,使平民能应用识字工具,丰富其文化生活,培养平民的知识力。

②以生计教育救穷:生计教育是指普及科学知识,改善其生计组织,以提高其生活水平。由于农村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落后,只有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科学头脑,才能解决生计困难。

③以卫生教育救弱:卫生教育是指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创办公共卫生事业,以提高其健康力,使人人成为强健的国民。

④以公民教育救私:一方面,是努力培养民众的团结力,使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处在任何团体,皆能努力成为一个忠实而有效率的分子。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增强民众的判断力,正义感,使受过平民教育的人皆有自决自信、公是公非的主张。这实际上是对公民进行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道德训练。

通过这三大方式和四大教育,使广大农民成为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去实现政治建设、教育建设、经济建设、自卫建设、卫生建设、礼俗建设六大任务,完成整个乡村建设和民族再造的使命。

以上就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希望可以为各位考生提供帮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