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孟子的教育理论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孟子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单选等客观题形式考查,主要以识记知识点为主,重点考查内容为教育词源和教育思想、方法等内容。
二、孟子教育思想背景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在继承孔子“自省”、“克己”、“过则勿惮改”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性善论的观点,进一步发展这些思想,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孟子以政治和哲学为基础,探讨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同时也注重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最终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从而成为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人。
三、孟子教育思想
(一)“教育”词源
我国古代,“教”和“育”较少合在一起使用,思想家、教育家论及教育问题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词。一般认为最早把“教”和“育”连为一词的是《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孟子把人性问题视为教育、政治问题的依据与起点,这是其思想的特点。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其善性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他以性善论作为论述教育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孟子性善论的理论价值主要有:(1)认为人生来就有理智的善端,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生来就有的;(2)他所说的善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他的性善论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
孟子以性善论这一哲学思想为基础,指出: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是进行教育的依据。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一是“求放心”,即恢复已经失去的善性;二是“存心”“养性”,保持和发扬固有的善性。
(三)明人伦与教育作用
人伦就是人道,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人伦”是人的本质,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教育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
(四)“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孟子虽然肯定感知觉是接受知识的基础,但尤其重视理性的思考、内在的体认。其教学思想主要概括如下:
(1)“深造自得”。强调在深入钻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是这一教学思想的体现。
(2)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指出,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孟子强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问答者,有私淑艾者。”
(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考题讲解
1.孟子提出的“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理论与实践 D.科学与思想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教育观点。盈科而进含义是水将水坑填满了,再继续向前走,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中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古籍是《孟子·尽心上》。( )
【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词源。一般认为最早把“教”和“育”连为一词的是《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