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特点。教师劳动有复杂性与创造性、长期性与间接性,连续性与广延性、主体性与示范性以及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等特点。
选项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以及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选项B,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选项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以及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选项D,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迟效性。
题干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指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2.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
A.课程计划 B.教案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所以,课程设计包含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选项A,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构成成分有:①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选项B,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选项C,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其内容包括: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
选项D,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题干中,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计划。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3.路见不平,有人能见义勇为,有人则逃之夭夭。这反映了人的( )差异。
A.能力 B.性格 C.人格 D.智力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气质以及自我调控系统等。
选项A,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选项B,性格是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如勤劳、懒惰,诚实、狡猾,勇敢、懦弱,谦虚、骄傲等,都是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描述。(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题干描述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选项C,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选项D,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
题干中,“路见不平,有人能见义勇为,有人则逃之夭夭”体现了有的人利他,有的人利己,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体现了注意品质中的(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选项A,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选项B,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例如甲同学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此时他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了听课和记笔记两件事情上,就是注意的分配。
选项C,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题干中,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此时他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了听课和记笔记两件事情上,就是注意的分配。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5.学生理解题时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们的( )水平较高。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类型。
选项A,逻辑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划分的,它代表着最高水平的思维,它要以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这种思维多见于科学领域。
选项B,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例如: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不需要在借助掰手指等实际动作,而是在头脑中进行掰手指的画面。
选项C,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比如,一题多解,头脑风暴,运用不同的视角,一事多写。
选项D,抽象逻辑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划分的,它代表着最高水平的思维,它要以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这种思维多见于科学领域,与A同义,故不选。
题干中,学生理解题时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们的发散思维水平较高。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