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模拟题之单选”,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选题
1.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文化。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选项A,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选项B,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①环境文化:校园在校园建筑、校园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育教学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等,即自然因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②设施文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
选项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属于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选项D,学生亚文化是区别于学校主流文化的现象,属于校园文化。
题干中描述的环境、设施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一种,故本题选B。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科学与人文交融 B.回归个人
C.以学生发展为本 D.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A选项是新课改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沟通与融合,倡导“科学的人道主义”,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B选项为干扰选项,应为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指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命题。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意味着学校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意味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意味着科学、道德和艺术现实地、具体地统一
C选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D选项为干扰选项。
ABD不符合题干,故选C。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是(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选项A,社会效益论认为,监管是政府提供的为满足公众要求,用来矫正市场失灵的一种办法。通过监管,能够取得公共福利,提高潜在福利。
选项B,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选项C,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选项D,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为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故本题选D。
4.小丽考试成绩不理想,发卷子时,老师对他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步吧。”(耐克的标志是√,特步的标志是X)小丽顿时羞红了脸,这表明刘老师( )。
A.教学语言有失严重 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
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 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
选项A,教学语言有失严重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选项B,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教师应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本题目教师的话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故B选项正确。
选项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选项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根据题干,刘老师的做法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故本题选B。
5.“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持续性 D.长期性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选项A,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在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选项B,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选项C,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选项D,长期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题干中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说明了学生的复杂多样,教师劳动工作对象的复杂。故本题选A。
6.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
A.道德素养 B.专业知识 C.教学技能 D.家庭教育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其中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意思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强调教师需要一定的教学技能去使学生获得提高。在教师基本素质中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中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扎实,具备研究一般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动、流畅且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有条理;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能恰当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选项A,道德素养是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因此,道德素养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选项B,专业知识是指教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等。因此,专业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所以,选项A、B、D均为干扰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意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选项A,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
选项B,思想教育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
选项C,道德教育指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宪法规定的“五爱”为基本,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
选项D,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本题描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属于思想层面,故本题选B。
8.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要求和学校发展愿景作出的能促进自己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称为( )。
A.教师角色定位 B.教师职业认同
C.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D.教师职业适应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共同愿景作出的能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故C选项正确。
A选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二是教师的期望角色。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师职业和教师自身的一种动态建构的过程,是教师自身与教师职业持续作用的结果。故B选项错误。
D选项,职业适应指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关系等与职业劳动及其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表现,如从业能力不足,角色转换迟滞,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缺失。故D选项错误。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