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5)”,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选题
1.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关系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1.【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选项ABC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2.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飞机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突然有了灵感
C.看到茅草发明锯子
D.换位思考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酝酿效应。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A、C选项属于原型启发,D为干扰选项,排除。综上所述本题选B。
3.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及其严格表明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哪一特征?( )。
A.继承性 B.等级性 C.不平衡性 D.民族性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的是崇文馆和弘文馆。六学二馆严苛的入学条件,体现了教育具有等级性。故本题选B。
4.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 )。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规则 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C.各级各类学校的规章制度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D。
5.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 )。
A.调节功能 B.创新功能 C.传承功能 D.激励功能
5.【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综上所述,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6.【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选项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不平衡性有两个体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符合题意。
综上,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选项A,《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C,《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符合题意。
选项D,《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B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8.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8.【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理论。
选项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倡导民族主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B,个人本位论是指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卢梭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个人本位的观点,符合题意。
选项C,宗教本位论,就是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将教育为神学服务、以神压抑人道推到了极端的地步。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D,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C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9.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必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A.类比法 B.算法式 C.启发式 D.逆向反推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类比法。“类比思维”方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让我们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的统一体。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6)酝酿效应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