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常见知识点之注意的分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的心理学知识点中,注意的分类是较为常考的知识点之一,这一知识点在教师考试中主要以例子型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大家。说到注意的分类这一知识点,大家是比较熟悉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在碰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例子时,还是有部分同学会混淆,所以今天主要从每种注意类型的理解入手,带着大家回顾一下这个知识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种类 | 目的性 | 意志努力 | 产生的条件或规律 |
无意注意 | 无 | 不需要 | 主客观条件 |
有意注意 | 有 | 需要 | 间接兴趣 |
有意后注意 | 有 | 不需要 | 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 |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主要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
例如,逛街时看到身边有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注意力就会被他们吸引,此时产生的就是无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
不随意注意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它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上被动地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大家现在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此时我们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的是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并需要意志努力(需要强逼自己将注意力放在这部分知识上)。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第一,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第二,对兴趣的依从性。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对活动结果的间接兴趣能够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第三,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还和活动是否正确组织有关。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他能全神贯注地工作。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
第四,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随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
第五,对人格的依从性。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比较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例如,学习一段时间心理学以后,发现心理学里的知识很有意思,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喜欢上了心理学,此时对心理学产生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同样是有目的的(目的仍然是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但已经不需要意志努力了。
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4.小试牛刀
1.在课堂教学中,吕老师会建议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方式保持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同时吕老师也发现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用笔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效果会比自己自始而终讲要好很多。这体现了对学生( )的引起和保持。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C。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吕老师建议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方式保持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让学生用笔尖指着山脉河流来进行学习等是一种有目的的,并且需要学生的意志努力的学习,故属于有意注意,本题选择C选项。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B。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注意的分类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在进行该题解答时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判断该行为有没有目的性,题中说老师为了引起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注意力而有意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这说明有目的性;其次,判断需不需经过意志努力,教师在采取加重语气或提高音调时对小学生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因此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综上所述属于无意注意,又称作不随意注意,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