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都不买?
学生思考,分情况,如家里用的油、盐、米、菜等,我们用的牙膏、牙刷、洗面奶、沐浴露等生活必需品买;汽车、冰箱、洗衣机等,等着降价再买,耐用消费品不买。
学生做出回答后,我会做出引导并做一个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
教师做出总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一样,分生活必需品(小)和高档耐用品(大)。
关于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我会让同学们同桌讨论,激发思考,列出生活中的相关例子,从而利于对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的理解。
3.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
过渡:现实生活中,对某商品的需求变化,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桌讨论),谁能举例子?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例子,最近北京地铁、公交价格上涨,地铁变贵,改乘公交。
教师点明这是互为替代品,在讲板上用图示展示互替代品需求的变化并引导还有没有其他例子?
学生继续思考,联系生活,过年回家,之前飞机,现在高铁。飞机贵,高铁便宜。
学生回答完后,已经能够辨别互为替代品,教师做一个总结。
教师做总结:商品价格上涨,减少需求,增加替代品的需求。(价格变动使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现反相关关系。)
教师继续列举其他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牛奶和豆浆,苹果手机和小米手机,小笼包和煎饼果子等。学生已经知道了互为替代品,我再列举例子,加深他们对互为替代品的理解。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情况吗?相关商品需求成正比关系呢?有没有一商品价格下降了,该商品需求增多,相关商品需求也增多呢?(另一个学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