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2020-01-04 17:44:1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先在课上播放一些合力和分力分别作用物体,而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物体的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整体有歌感知,其次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力的合成的内容,以及利用橡皮筋探究的实验过程,思考问题: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一个弹簧的拉力,即将两个力进行合成,得到合力,那么反过来,如果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力的分解。

环节二:新课探究

1.利用多媒体展示:拖拉机拉耙沿水平方向前进

让学生思考耙受力情况是如何的,可知耙除了受重力和阻力之外,还受到绳子的拉力,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可知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就等于绳子的拉力,这是用力的合成的思想,此时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想要将重力看成是分别抵消重力和阻力方向,该如何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按照作用效果,找到绳子的拉力的两个分力,并且方向分别再水平和竖直方向。

2.引导学生:在找到合力的两个分力的过程,即为力的分解,而等效的两个力即为合力的分力。明确了力的分解的概念之后,再学生根据概念将耙所受的绳的拉力进行力的分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分解,加深其理解。

3.让学生总结一下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进行适时地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并强调:力的分解是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设置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给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大小,能否确定另一个力呢?如果给出的是两个分力的方向呢?让学生深刻感受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并尝试用力的分解的知识进行说明。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进行总结,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并说明其遵循的规则都是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下课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力的合成或者力的分解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其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合成或者是分解的原则是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对力进行分解或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三角形法则:将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则。

2.说说物理课程中的课型分类?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程标准,物理课程可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概念课是指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性的内容,概念的学习受

到学生前物理概念的影响,有些正迁移影响,有些是负迁移影响;规律课通常是指利用实验,或者是利用已知知识理论推导最后得出的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课是高中很重要的一种课型,现在的很多实验课都属于探究式实验,即让学生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直观真切的感受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