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高中生物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2020-01-04 09:37:3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高中生物《染色体的结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4日 上午 江苏省南京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染色体的结构

2.内容:

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染色体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1977年,贝克等人提出了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认为: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这条染色质丝呈念珠状(图2-5),每一个小“珠子”就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圆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这就是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细线。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就形成了染色体(图2-6)。
 

3.基本要求:

(1)10分钟内讲完;

(2)要求配合教学画出简图;

(3)突出学生主体性。

答辩题目1.阐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本节课的思路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的形态,谁能说说染色体的形态是什么并上黑板来画一画?(学生上台板演)

过渡:知道了染色体的形态之后,那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其实科学家也对它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染色体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二)新课展开

过渡: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1.教师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染色质丝图片,并提问:能看到些什么?(呈现丝状)教师补充:一条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所以电镜下的这些丝状物质高度螺旋化后就是染色体。

2.教师展示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染色质丝它是呈什么形状的?(念珠状)

3.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动画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己描述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染色质丝呈念珠状,每一个“小珠子”就是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了染色体。

4.为了更加明确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教师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刚刚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小结作业

1.结合这节课所学,谈一谈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一句话的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可以说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课后思考: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数目不变等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阐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参考答案】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态,他们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状态,呈棒状。

2.本节课的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这节课我的思路就是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直观,首先复习前面学习过的染色体的形态来引入结构的学习,其次通过模型、动画、结构图等方式逐步加深学生对染色体结构的认识,同时也不至于那么乏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培养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

【参考答案】

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2.通过观察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利用归纳分析,概括得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

3.探究用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来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的机理。

4.接受科学,健康的生活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出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动图,请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膜和细胞形态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之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能够培养归纳分析这一科学思维。

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参考答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