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2020-01-04 08:57:0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并通过资料展示世界及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其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概括其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

(1)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提问】

(1)西北地区的降水和景观从东到西有什么变化?

(2)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是什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