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2020-12-28 21:08:2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感受性变化的规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教师招聘考试中,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直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小编讲师将心理学考点之一的“感受性变化的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情介绍

该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进行备考,目前全国各地出现过的考题主要是以单多判为主,考查形式主要是以概念和例子的形式进行,所以需要广大考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再认和理解。

二、知识点梳理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①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暗适应比较慢。

②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明适应的过程比较快。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皮肤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此外,还有听觉的适应,味觉的适应等。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比如:黑人的牙白,黑人的皮肤和牙齿同时作用我们,使我们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比如:喝完药之后吃糖,糖格外甜。这就是因为药和糖先后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比如:余音绕梁,声音已经停止了,但是暂时仍然保留感觉。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比如:盲人耳聪。盲人的视力不好,他的听觉好就可以用来弥补视觉的不足。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比如:歌甜,歌声按理来说只能够引起听觉,但是感觉到甜,已经引起了味觉发生变化。感冒的人会觉得吃饭没有味道,是因为嗅觉和味觉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三、考题再现

人们看到红、橙、黄的颜色时会有暖的感觉,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联觉

解析:看到红、橙、黄这种颜色会产生暖的感觉,属于由一个刺激引起了多种感觉,所以选D。

以上是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讲师针对“感受性变化的规律”这一知识点进行的整理,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祝大家一举成公。

关注中公山东教师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