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说课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奥苏泊尔与皮亚杰同化理论易混淆知识点对比”,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奥苏泊尔与皮亚杰的同化理论的知识点是在教师招聘中常考的知识点,知识点来源于教育心理学,常考题型为单选、多选以及部分判断题。但两者关于同化理论的知识点较为相似,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
下列观点符合奥苏贝尔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的是( )
A.教师要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B.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D.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E.学习是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解析: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因此,他提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策略,也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B、C两项正确。A项:属于布鲁纳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属于桑代克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E项:属于行为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
2.按皮亚杰的观点,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方式的是( )
A.适应与同化
B.同化与顺应
C.顺应与复习
D.复习与适应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理论。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儿童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之上,通过同化、顺应、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一、奥苏泊尔的同化概念
奥苏泊尔的同化是为了说明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的过程。同化过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一)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指的是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低的概念归属到认知结构中概括程度更高或包含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之下。它包含了两类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二)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 例如学生在学习豌豆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
(三)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学生的新概念、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上位学习又不产生下位学习,但新知识与旧知识可以组合为其他的关系时,产生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例如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二、皮亚杰的同化概念
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的目的在于形成图式。图式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而在形成图式的时候,个体会通过两条途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原有的图式不发生变化。而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原有的图式会发生变化。
三、两类同化的辨析
(一)区别
1.同化的过程不一致
奥苏泊尔的同化包含了三种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在这些模式中包含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包含关系、被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其中上位学习还涉及到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而皮亚杰的同化概念只包含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存在下位关系,不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改变原有概念的是另一个过程:顺应。另外奥苏泊尔提出了并列结合学习,这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是没有的。而并列结合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这无疑是奥苏泊尔的进步之处。
2.同化的前提条件不一致
皮亚杰的同化前提为图式,这种图式包含了先天遗传图式和后天图式。一个婴儿先天就具有抓、握、听、视等行为,而这些先天遗传图式为婴儿适应环境提供了生理准备。之后的行为首先依靠先天遗传图式,再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化的作用不断形成了后天图式。而奥苏泊尔的同化前提条件为:首先要有同化的意愿。其次,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即新旧知识存在联系,而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建立这种联系。最后,新知识必须存在逻辑意义。在奥苏泊尔的同化前提中并没有关注先天的图式(遗传、成熟)对同化的作用,他所关注的同化条件均为后天培养而成的。
3.同化的对象不一致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为“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即皮亚杰的同化过程涉及到行为和思维。而奥苏泊尔的同化过程最初是用来说明语言学习的内在机制,后来再拓宽到概念、命题学习范畴。皮亚杰的同化对象范围更广,但因为皮亚杰并没有对行为的同化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使得后人只关注到皮亚杰认知理论中的思维转变过程。而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语言学习理论更全面,更系统,使得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被广泛使用在教学过程中。
中公教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