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备考: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2020-10-21 11:48:5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备考: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大家对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都不陌生,两者均采用故事法对于道德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但在我们的考试中有时也会见到这样一个人,她也对道德发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看一看。

埃森伯格对科尔伯格理论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质疑,她认为科尔伯格研究所用的两难故事主要局限在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仅仅涉及了儿童道德判断中的禁令取向推理,而对于其他各种不同类型道德冲突所做的推理并不适用。对此,她设计了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该情境的特点就是助人者的个人利益和受助者的利益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一个城镇的居民必须在是否与另一个城镇遭受洪水灾害的灾民分享食物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人必须在帮助一个遭抢劫的妇女和保护自己之间做出选择等。

埃森伯格在其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儿童助人的依据是个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以及自己对帮助对象的喜好与否。故儿童帮助人的理由可能是“我喜欢他”。

第二个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儿童会在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对他人的需要表示简单的关注,但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同情的言语表述等。故儿童帮助他人的理由可能是“他需要帮助”。

第三个阶段: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儿童助人的依据是对象的善恶和他人的赞许等。故儿童帮助他人的理由可能是“如果我帮助他妈妈会赞许我”。

第四个阶段:包括了两个亚阶段。①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儿童的判断中出现了自我投射性的同情反应或角色选择,注意到与行为后果相连的内疚或情感。②过渡阶段。儿童助人的依据已经涉及内化的价值观和义务等,但这些思想尚未得到清楚的表达。故儿童帮助他人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她很痛苦,我能帮助到她我感到很愉快”。

第五个阶段,深度内化推理。儿童内化了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成为儿童助人行为的依据。故儿童帮助他人的理由可能是“做慈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大量实证研究都支持了埃森伯格对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划分,因此,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也成为品德心理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综上,小伙伴们对于埃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有所了解了吗?我们一起去做道题试试吧!

【判断题】

根据埃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表明该学生的社会行为已经达到移情取向水平。( )

【答案】×。解析:题干中“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的表述说明儿童对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表述关注,表明儿童处于对他人需要的关注阶段,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因此,表明该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已达到需要取向水平。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