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成败归因理论教育启示总结

2020-06-10 19:35:3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成败归因理论教育启示总结”,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成败归因理论理论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见下表)。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

三维度六因素

他们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归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二、教育启示

1.作为教师在为学生归因时:

多做内部的可控归因,即努力程度的归因

少做外部不可控归因,即运气、工作难度等归因。

2.在归因时注意归因因素的顺序:

首先,对学生进行努力程度因素的归因。无论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还是失败,教师对其进行努力程度的归因,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对成功者可以体会到付出就有回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真、努力学习的动机。对失败的学生,也不会带来自尊心上的伤害,让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取得进步,提高成绩。

其次,对学生进行能力因素的归因。这在实际教学中要慎用。对成功的学生,能力因素的归因可能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骄傲和自负,对后续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而对失败的学生而言,可能会导致学生获得"习得性无助",对学生失去信心,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最后,才是其他因素的归因。进行这些因素归因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的特点,不可错用、乱用,防止因教师的归因不当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出现。

3.作为教师,正确的运用归因理论,可以区别的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

对能力弱、努力程度高的学生应该及时表扬;

对能力强、努力程度低的学生应该适当批评。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山东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