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知觉特性解读篇(上)

2020-05-07 17:25:0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知觉特性解读篇(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其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知觉的这四个基本特性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是,经常考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甚至有时还会考查辨析题等主观题的形式。所以大家对这部分都比较重视,这部分知识不仅考频高,而且比较难学,想必童鞋们每每学习到这里总感觉一头雾水,貌似会了又貌似不会的一种状态,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来解说一下知觉的基本特性,希望对于大家理解四个特性有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学习,童鞋们能够茅塞顿开。

【选择性】

定义: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只觉得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反映周围环境。

核心词:对象与背景关系

解读:选择性是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如果你选择知觉的事物,这个事物就是选择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就是背景,人们往往知觉的时候会在大的背景中选择出某个事物为对象,清晰的去知觉它,关注它,比如“猎人进山只看兽”,这充分说明猎人在进山之后面对眼前事物,优先选择要去关注的是禽兽,而山中的其他事物就全化为背景了,这就是选择性,当然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事物作为对象,比如樵夫进山知觉的首选对象即为木材。

影响因素: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如:万绿一红;②对象和背景是相对运动或者相对不动的容易被感知。:考试抓作弊;③知觉对象是自己熟悉感兴趣内容时容易被感知。如:刷微博更容易感知到喜爱的明星的讯息。

例子:白板黑字、樵夫进山只看柴,红笔标重点、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彩色地图等。

【整体性】

定义:整体性是指在感知未经历过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人们总是根据关键部分对事物进行一个整体的理解,人们在知觉残缺的事物时,总是倾向于把他补充完整,知觉为一个整体。而对于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也倾向于把他知觉为一个整体。

核心词:部分与整体关系

解读:整体性是知觉事物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人们知觉一个事物的时候,尽管此事物是残缺不完整的人们也会根据知觉的性质把事物知觉为整体的,所以人们在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时,有能力将残缺部分弥补完整,视为整体看待。比如画家随意勾勒几笔,虽然没有画出事物的全部,但是人们能够根据局部推知出整体形象,这就是整体性,当然人们也可以根据整体感知部分,比如“康帅傅”人们不会刻意关注部分,而是立刻将这个词语按照整体来认知为“康师傅”。

影响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相似、闭合、连续和接近。如:斑点图看作闭合的一整个形象;②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如:看头就知道是自己班主任;③对象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如:横着看AC感知觉得中间是个B,竖着看13感知到中间的是2;④本身主观状态。

例子:看某块骨头推知整个动物形象、画家勾勒几笔就知道整副图画、广告商家经常利用残缺、留空白的形式吸引人们的关注等。

说了这么多,对于知觉的前两个特性理解了么?咱们做题检验一下吧!

【例题】监考老师能够从众多参加考试答卷的学生当中抓出作弊的学生,这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答案】A。解析:监考老师能够在人群中优先选择出那个相对运动做抄袭动作的学生,其他的学生为知觉的背景,作弊行为的学生是监考老师知觉的首选对象,优先清晰的辨别出来,这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你理解了么?下次我们来一起学习知觉的理解性和恒常性。下期再会!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山东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