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点:教育与学习的辨析

2020-04-25 18:09: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点:教育与学习的辨析”,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的本质引申出三个考点:

1. 教育是有目的地。因此所有的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不能称为教育现象,例如本能行为。

2. 教育是培养人的。因此教育具有育人性,所有的跟动物相关的都不能称为教育,例如鹦鹉学说话,猴子会骑自行车等,由于是动物的行为,因此不能是教育现象。

3. 教育是社会活动。既然是社会活动,因此具有社会性,需要与人交往,因此教育涉及到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会存在三种要素的结合。

4. 教育具有育人性,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是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切教会人往坏的方面发展的都不能叫做教育,例如,小偷教会孩子开锁偷东西。

二.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者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由概念我们可以得出几个考点:

1. 学习是练习或者经验的结果,与本能的行为无关,这点与教育相似,都与本能行为无关,比如婴儿的吮吸,吞咽等。

2. 学习行为和行为潜能两个方面的变现,有时候可观察,有时候不可观察到,比如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往往不可观察,但实际也产生了学习。

3.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因此短暂的变化不能成为学习,如游戏活动中学生产生的变化,随着活动和游戏结束,变化也渐渐消失,因此不能算作学习

4. 学习所说的行为变化包括了两个方向,由好变坏,由坏变好,都可以称为学习,如,小偷教会孩子偷盗。

5. 学习的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机器。例如,鹦鹉学说话。

因此,教育和学习的相同点都是与本能行为无关的。不同点则是教育只和人有关,并且是具有育人,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但学习可以和动物有关,也可以和机器有关,并且包含了由坏变好,和由好变坏。

牛刀小试1.:下列情况中发生了学习的是( )

A. 小张喝酒后脾气变得很大

B. 小李从亮处到暗处,视力提高

C. 小明服用兴奋剂后百米冲刺速度提升

D. 大猩猩模仿人吃饼干

答案:D。A和C属于短暂变化,不是持久变化,B属于视觉的适应,是人的本能。因此选D。

牛刀小试2.下列情况属于学习现象的有( )

A. 鸭子游泳

B. 猴子骑车

C. 鹦鹉学说话

D. 孩子学习偷盗

答案:BCD.A选项是本能行为,不是后天的经验或者反复练习获得的,因此排除A。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山东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