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浅析孔子墨子教育思想之差异(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孔子和墨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在“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背景之下大力创办私学,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致力于教育事业。墨子在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以及倡导实践教育和量力教育的教育思想。二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乃至当今的教育事业发展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孔子和墨子的思想又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一、教育对象的差异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矣”,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那些愿意学习并且在经济上、时间上又允许学习的人不论贫富都能够接受教育。而孔子提出的只是相对的教育公平,针对于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奴隶或没有求知欲望不主动求学的人,是不被纳入孔子“有教无类”名单当中的。
而墨子进一步扩大了孔子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墨子推崇“兼爱”思想,将他的教育对象扩充至社会所有阶层,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 将“王公大人”和“匹夫徒步之士”都作为自己的教育对象,将受教育的群体扩大至下层劳动者。
所以,真正的教育平等其实是在墨子的思想当中得以实现的,而孔子的教育平等只是一种阶级内部的教育平等,是比较狭隘的。
二、教育目的的差异
孔子认为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人才,即培养“士”或“君子”,孔子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将学优和仕优联系起来,认为学习而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打破了以往“任人唯亲”的局面,赞成“任人唯贤”。此外,孔子的“君子”还承担着用“仁义”等道德教化百姓的任务。
相反,墨子被誉为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所以他更代表着非统治阶级也就是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墨子所培养的“兼士”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平民的身份去平等的“兼爱”。墨子的“兼士”或“贤士”必须具备三项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及博乎道术,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
因此,孔子培养的“士”或“君子”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当政者;而墨子培养的“兼士”或“贤士”表现了在平等的身份地位之中广泛爱人,和衷共济的美好愿望。
三、教育内容的差异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墨子突破了儒家以“六经”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扩展了教育内容。墨子的教育内容以“兼爱”的基本思想为主,同时提倡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及自然科学技术的教育。墨子在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用来传递修己治人之道,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服务;而墨子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科技知识的传递以及物质财富的创造。
【单选题】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实用技术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重视对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A选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B选项,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荀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中公教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