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孟子教育思想梳理

2020-12-03 18:14:1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孟子教育思想梳理”,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孟子是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他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多以单选、多选和判断的形式出现。以下主要从孟子的人物介绍、著作和主要观点进行介绍。

1.人物介绍及评价

孟子(约372BC—289BC),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并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

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在《孟子》各篇之中。《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3.观点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孟子的扩充人所固有的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贯穿在他的整个教学思想中。

(3)孟子认为教育的具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在一般的人伦关系上,孟子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判断)孟子的“性善论”中的人性指的是人的社会性。( )

【答案】×。解析:孟子是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因此孟子“性善论”中的“人性”并不是指人的社会性。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