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设计10月31日19:00-21:00>>>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解析
26.【参考答案】
(1)
①知识与能力:会认“葫”“芦”“藤”“哇”等生字,会写“棵”“谢”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问答、圈点勾画等方式,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分析葫芦枯萎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遇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二)我会认
1.学生根据拼音自读故事,圈出没见过的生字。
教师总结学生圈出的生字:盯、想、怪。
2.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同桌合作思考:这些字有哪些共性?
教师明确:部首都是人体的部分。
3.教师提问:那你们先看看,觉得这些字与什么含义相关?独立思考。
教师明确:“盯”与眼睛相关,“想”与心相关。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认读“丁”“相”,再加上部首认读,重点强调“丁——盯”读音不变,“相——想”声调变化。
5.教师请学生观察“心”“忄”有何相似处,学生同桌合作。
教师将字卡转换方向,并总结“忄”是把“心”竖起来,因此叫“竖心旁”。
6.请学生说说“怪”与什么相关?
教师总结:“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读“guaì”
7.教师领读,点读,请学生跟读。
(三)我会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写出“盯”“想”“怪”,请学生观察这些字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占多大空间。
教师明确:“盯”“怪”左边都是各占田字格的一半,右边差不多是两个左边那么大;“想”上边和下边一样大。
2.教师写出每个字的笔顺,请学生书空。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教师巡视点拨。
(四)我会用
请学生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各自给此三个生字组词,并且用自己组的词造句,看哪个小组用得词多且句子通顺正确。得分最高的小组可得小红花。
(3)
小练笔:第二年春天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给本篇寓言写一个续集吧!
春天来了,那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忽然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又爬满了蚜虫,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于是赶紧拿来一瓶杀虫剂喷向了带虫子的叶子。过了几天,蚜虫消失了,葫芦也结果了。它们越长越大,变成白白胖胖的葫芦了!
27.【参考答案】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①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②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③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④众数代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不具有唯一性,可以是一个、多个或没有;
⑤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众数的概念,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众数,并利用众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的过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3)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五(2)班20名同学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提问:你认为如何能描述该组同学身高的“集中趋势”?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预设1:平均数为1.475米,但这组20名同学中,身高高于1.475米的有12,低于1.475米的有8人,,数据“1.475”不能很好的反映改组同学捐款的“集中趋势”;
预设2:该组同学中身高都在1.485左右。
追问:对一组数据情况的描述除了平均数,还有没有其他的量?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示了课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讲解新知
创设情境在多媒体出示的五(2)班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比赛。
提问1: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人员身高什么比较合适?
针对问题,组织前后桌四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讨论结束后找小组代表回答。
预设1:身高1.52米的人数最多参加比赛会比较整齐,可以选身高1.52米的人参加比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称这个数据为众数。
提问2: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预设2:众数比平均数在反映集中趋势上更有代表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出发,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还渗透了数学的价值。
三、巩固提高
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3 4.8
(1)此数据中有没有众数?
(2)此数据中众数是多少,有几个呢?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再进行巩固一遍,并且了解众数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掌握众数的概念,并能准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课后作业:(1)众数有哪些特征?(2)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到众数呢?
设计意图: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生过与数学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28.【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