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2)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普通视图中包含幻灯片视图,不能通过拖拽的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备注页视图不能通过拖拽的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幻灯片浏览视图可以通过拖拽的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C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且为“如果不……就……”格式,只有C项符合。
科目二(3-10)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根据题干中“教师初次上讲台”“紧张”等关键词,可推知是由外在压力引起的、难以应对的情况下个体产生的应激状态。故答案选择A。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状态分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题干中“勃然大怒,欣喜若狂”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属于激情的表现,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急中生智、及时摆脱危险境地,做出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C选项,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D选项,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它具有长期性和弥散性,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使身边的其他事物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意志品质的分类。意志的品质有: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自觉性。
选项A,怯懦是自制性的相反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选项B,冲动性指未经深思熟虑就做出决定。
选项C,受暗示性是自觉性的相反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选项D,优柔寡断是意志的果断性的相反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指的是一个人是否善恶分明,能否迅速且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果断性不足会导致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不能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决策,思想斗争时间很长,纠结,在执行决定时也会三心二意。
综上,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的是优柔寡断。故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坚韧性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与坚韧性相反的是顽固性和动摇性。顽固是指只承认自己的意见或论据,但是,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依旧我行我素、固执己见。动摇性是指立志无常、见异思迁,尽管有行动目的,但是,往往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就动摇妥协而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题干中小军的特点与动摇性的特征契合,可见,小军缺乏坚韧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B选项,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C选项,自制性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民主型、放纵型、专制型三种类型。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会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题干所述儿童是在民主型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放纵型教育方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的事情就会退缩。专制型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结果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D选项,勇敢符合题意,因此,D选项正确。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ABC三个选项爱国、勤劳、自信都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属于识记类的题目。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选项A,3-6岁的孩子处于学前期,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选项B,6-12岁的孩子正处于学龄期,面临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选项C,12-18岁正处于青年期,面临的任务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选项D,18-20岁处于成年早期,面临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题干中问的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年龄,很明显是处于学龄期,也就是6-12岁,故选B。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具体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