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28)”,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价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认知主义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2.红红看动画片时,妈妈喊她很多遍,她都没有听见。这种现象体现的注意特点是( )。
A.指向性 B.调节性 C.集中性 D.维持性
3.儿童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容易把“清”和“请”这样的形近字弄混,其原因是由于这时期的儿童观察品质缺少( )。
A.精确性 B.顺序性 C.目的性 D.敏捷性
4.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遗忘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例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一些学过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遗忘理论属于( )。
A.记忆能力衰退说 B.干扰抑制说
C.动机性遗忘说 D.线索依赖性
5.法医画家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出犯罪嫌疑人的画像,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6.学生的情绪一旦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 )。
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7.临近考试,学生想要出去玩,但是又害怕考不好的心理,属于哪种动机冲突( )。
A.双趋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青少年初期日渐强烈的需要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9.把社交能力,认知能力作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智力理论( )。
A.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 B.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C.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D.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论。
10.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具有强,平衡特点的气质类型为( )。
A.胆汁质与多血质 B.多血质与粘液质
C.多血质与抑郁质 D.粘液质与抑郁质
11.小芳在期末考试中失利,但她没有气馁,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制定新的努力方向,小芳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属于( )。
A.升华 B.宣泄 C.补偿 D.认知重组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2.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能够主动调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受暗示性 B.独断性 C.任性 D.动摇性
3.下列关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
A.兴趣广度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B.由间接兴趣逐渐向直接兴趣转化
C.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D.兴趣往往受家长、教师主导
4.产生对人的错觉的原因是( )。
A.首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光环效应
5.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它包含的子系统有( ),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反思
三、简答题
1.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流派的教育观。
A选项,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B选项,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C选项,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认为外界信息通过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D选项,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它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等这些内容过程和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潜能、自由、尊严对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学要研究正常人。符合题干描述,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特点。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红红看动画片时,妈妈喊她很多遍她都没有听见是集中性的表现。
选项A,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选项B,注意特点中没有调节性,该选项为干扰项。
选项C,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
选项D,注意特点中没有维持性,该选项为干扰项。
由题干“红红看动画片时,妈妈喊她很多遍她都没有听见”可知,红红当前的心理活动停留在动画片上的强度和紧张度,是集中性特点的体现。故此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的品质。观察品质有四个: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条理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敏锐性。儿童写字容易混淆“清”和“请”这样的形近字是因为这时期观察缺少精确性。
选项A,精确性即指善于精确地进行观察,对事物的明显特征和隐蔽特征、整体和部分、相似点和相异点均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
选项B,观察品质中无顺序性,该选项为干扰选项。
选项C,目的性,观察力最重要的品质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能保证学生的感知按照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做到不缺不漏。
选项D,观察品质中无敏捷性,该选项为干扰选项。
由题干关键词“学写字容易弄混相近字”说明这时期儿童不善于区分事物细微的品质,缺少精确性。故此题选择A。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理论。
A选项,记忆能力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B选项,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C选项,动机说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强调的是情绪或是动机引起的遗忘。
D选项,线索依赖性指的是在信息提取时因缺乏恰当的提取线索而产生的遗忘。
题干中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一些学过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属于动机性遗忘。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选项A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选项B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选项C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选项D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题干描述符合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即言语的描述乃再造想象,故本题选B。
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少年的情绪特征。
A项丰富性是高中生的情绪特点,是指学生的情绪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不是题干的长时间影响,故A项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B项情绪情感的心境化是指一种情绪情感能保持较长时间。题干中“学生情绪一旦激发,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属于心境化。故B项正确。
C项波动性是指情绪起伏较大,有时激动、有时平静;有时紧张、有时轻松;有时积极、有时消极,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不符合题干描述,C项错误。
D项复杂性是指学生的情绪情感不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具有深刻细腻、内隐外显的矛盾特点,变得更加复杂,也不符合题干描述的长时间影响个体,故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意志冲突的内容。意志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四种类型。
选项A双趋冲突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B双避冲突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选项C趋避冲突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D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从题干信息可知学生想去玩,但是因为害怕考不好又不想去玩属于是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所以属于趋避冲突。故本题选C。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选项A,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选项B,安全需要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
选项C,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选项D,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青少年初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等人的认可和赞赏,尤其是同伴的认可和赞赏,这体现了尊重的需要。故本题选D。
9.【答案】A。解析: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故选A。
B选项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C选项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组群,每一组群中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根据测验结果,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D选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1967年提出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胆汁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和类型: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多血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和类型:强、平衡、灵活,活泼型。粘液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和类型: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抑郁质的神经活动过程和类型:弱,抑郁型。
根据题干,强调的是强、平衡,应为多血质和粘液质,故本题选B。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我防御机制。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挫折的适应可分为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两种类型。常见的积极适应的方式有理智的压抑、升华、补偿、幽默、合理宣泄、认知重组等等。
A项,升华是指个体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将挫折转化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B项,宣泄是指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使受挫者能自由抒发受压抑的情绪。
C项,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D项,认知重组指对挫折情境的重新认识与评价。题干中小芳分析了考试失败的原因,并确定了新的努力方向,减轻了挫折感,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属于认知重组。题干中描述小芳考试失利但她并没有气馁,反而将挫折看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这符合认知重组的概念,故本题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人脑中对表象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A项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按照思维的创新性划分的。故本题选择BCD。
2.【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的相反品质。
A选项和B选项,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是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易受暗示性的人,行动缺乏主见,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左右,因而会随便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都是缺乏对事物自觉、正确的认识,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去遵循盲目的倾向。
C选项,任性是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品质。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
D选项,动摇性是与意志的坚持性相反的品质。指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目标,放弃对预定目标的追求,半途而废,缺乏坚韧性的软弱意志品质。
故本题答案为AB。
3.【答案】AC。解析:从题干“小学生学习兴趣”及限定范围“正确表述”的方面入手,了解这是考查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根据兴趣产生的方式,可以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人对事物本身或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间接兴趣是人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直接兴趣的作用时间短暂,而间接兴趣的作用比较持久。
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有:(1)小学生的兴趣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小学生的兴趣广度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小学生的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小学生的兴趣效能是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B、D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C。
4.【答案】ABCD。解析: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错觉包括两种: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1)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时间错觉。②运动错觉。③形重错觉。④视觉错觉。(2)对人的错觉。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人的错觉会直接影响对人的判断和认识,进而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影响着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人们产生对人的错觉,主要是如下几种原因:①首因效应;②近因效应;③光环效应;④刻板印象;⑤投射效应。
5.【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自我调控系统的构成。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选项A,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选项B,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选项C,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选项D,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与题干无关
题目主要考查自我调控系统的构成成分,因此选择ABC。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起着核心作用。操作成分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情境亚理论是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经验亚理论是利用经验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以及利用经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