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其中“仁”的中心是( )。
A.爱人 B.人心 C.诚信 D.谦让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有关教育思想,“仁”即仁爱。“仁”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故答案选择A。
2.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这表明教育具有(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科技功能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选项A,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知识。
选项B,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选项C,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选项D,教育的科技功能体现在:(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题干强调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属于教育的政治功能,故选C。
3.(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评价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选项A,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选项B,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选项C,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其教育目的的制定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选项D为干扰项。
综上所述,教育目的的确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故选C。
4.有助于教育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特点。
选项A,双轨学制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它们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选项B,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单轨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选项C,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选项D为干扰项。
综上所述,单轨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面的素质,故选B。
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
A.日本学制 B.美国学制 C.德国学制 D.苏联学制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壬戌学制。
选项A,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主要学习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选项B,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选项C为干扰选项。
选项D,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综上所述,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美国学制,故选B。
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的教师观。
选项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选项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选项C,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
选项D,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综上所述,题干描述教师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故选A。
7.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良好师生关系的决定因素。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故选B。
8.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
A.课时分配 B.设置教学科目 C.安排教学顺序 D.做出学年编制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计划的构成。
选项A,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
选项B,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联系。
选项C,学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规定的年限,各门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法的要求,确定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
选项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它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综上所述,课程计划的中心是教学科目的设置,故选B。
9.( )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课程组织 B.课程编排 C.课程评价 D.课程实施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含义。
选项A,课程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方面,它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效果。
选项B,课程编排,合理的课程编排是保证教学进程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关键,指明了教学活动出现的时间和教学内容。
选项C,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选项D,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根据题干表述,符合课程实施的定义,故选D。
10.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说、边思考,使抽象概念逐步成为学生内部言语的过程,为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应向学生呈现( )。
A.规则 B.变式 C.正例 D.反例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概念教学的方式。
A选项,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B选项,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C选项,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正例能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
D选项,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反例能防止出现过度概括。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