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分成三部分,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分别对应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人的灵魂,他的灵魂论就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除此,在他的《政治学》中,最早提倡"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应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画》中提到:"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还提到:"体育为先,德育为重,智育之后。"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德育三部分,并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且做了详细阐述。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理论概念,并把包括德、智、体的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最早提出"美育"概念,并系统论述。这被视为世界上最早最早提出美育概念,并系统论述的教育家。
中国
孔子:其名言"其教人也,始于美育,终于美育",是我国最早提出"美育"思想家。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因此,是我国最早提出"德智体"三育论的教育家。
徐干: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首次提出"美育"一词。
王国维:作为现代美学的开创者,第一个从西方引进"美育"概念,把美育和德智体三育相提并论,强调了美育的独立价值。
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最早将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列入教育方针。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注山东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