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22)”,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德育方法中,说服法是一种明示的方法,而( )则是一种暗示的方法。
A.陶冶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奖惩法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常见的德育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知道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奖励法)等等。
选项A,陶冶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选项B,榜样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选项C,实践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选项D,奖惩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其中惩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否定;(2)批评;(3)处罚。
根据题目可知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明示的方法,而陶冶法主要强调的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暗示的方法。故本题选择A。
2.亮亮自习课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分,班主任李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亮亮解释说,“老师,今天主要是……”李老师更生气了,“每次你都有理由,再这样叫你家长来!”李老师的做法( )。
A.恰当,制定了校规就应该严格执行
B.恰当,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
C.不恰当,应该听亮亮解释清楚再处理
D.不恰当,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班主任工作原则。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包括:严慈相济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身作则原则、民主公正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选项A,制定了校规就应该严格执行,规则之外还有人情,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管理。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选项A说法错误。
选项B,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教师不仅要批评更要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选项B说法错误。
选项C,应该听亮亮解释清楚再处理,班主任需要做到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原则要求教师要做学生良师益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爱寓于严,严出于爱,让学生不断获得和产生成长与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
选项D,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此种做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做到严慈相济。因此,选项D说法错误。
题干中,李老师不听亮亮解释就训斥他,违背了严慈相济原则,是不对的,应该要听亮亮解释清再处理。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班主任一般采取四种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选项A,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选项B,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选项C,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选项D,调查访问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班主任一般采取观察法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故本题选择A选项。
4.某中学在新生入学后做了一项学生课余爱好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依据学校教学计划组建国学、器乐、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其主要目的是( )。
A.凸显教学风格 B.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C.深化课堂教学 D.培养竞赛人才
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校课外活动相关概念。课外活动不受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更加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来灵活确定活动内容。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项A,凸显教学风格,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选项C,深化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教学的主要范畴,与题意不符。
选项D,培养竞赛人才,说法错误,学校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不是为了培养竞赛人才。
故本题答案选择B。
5.“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科技功能等。
A选项,教育的政治功能指教育不仅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所决定,而且也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以巨大的影响。
B选项,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技术。
C选项,教育的文化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文化传承、选择、创新、融合。
D选项,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合理,人口数量的更改,人口的流动等。
题干中的内容含义为“古代的仁义之君深知这个道理,故此(能)登上宝座统治天下,(他们都)无不认为宣传教育工作是首要的政务”。之所以可以统治天下,是因为通过教育来使人民归顺和服从,利用思想来统治人民,体现了教育可以维护统治的政治功能。
综上,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本题选择A。
6.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资本主义社会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校教育产生的理解。一般认为,学校这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在奴隶社会初期产生的。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B项正确。
选项A,原始社会人人都辛勤劳动,没有产生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不靠生产劳动而生活的人,自然就没有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奴隶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已比较完备。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资本主义教育更加注重个人的个性发挥,不强调共性,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并为之服务,所以资本主义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往往能够独立思考,做出决定。学校形态早就出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时期的教育特征。
A.印度 B.巴比伦 C.希腊 D.埃及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埃及的教育较发达,“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与其他国家相比,其教育制度较为完善,学校种类也更多一些,大致包括以下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书吏)学校。教学内容有: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D项正确。
选项A,古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古巴比伦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密切联系。人们将知识视为神赐,非祭祀不敢享用,传习这些知识也是僧侣的特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古希腊的教育特征分为斯巴达和雅典两个时期,斯巴达是以培养战士为教育目的,雅典是以培育社会公民为教育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 )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人物和思想观点的对应。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三哲之一”,其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的反映。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A选项,苏格拉底,“古希腊三哲之一”。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其基本观点包括:①教育的目的培养治国人才;②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道德;③社会本位论;④启发性教学原则: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C选项,柏拉图,“古希腊三哲之一”。西方最早有大量著作流传于世的教育家。其代表著作为《理想国》,最高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主要观点包括:①社会本位论培养和选拔三类人,使其各司其职;②内发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③“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
D选项,昆体良,其著作包括:《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将学习过程划分为模仿-理论-练习。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9.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观点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名言的出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选项A,《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选项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选项C,《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选项D,《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题干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学记》,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0.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学漫话》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选项A,《学记》是战国晚期的乐正克所著,《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选项B,《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赫尔巴特所著,《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该项与题干描述一致,故B项说法正确。
选项C,《大教学论》是1632年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选项D,《教学漫话》是由洛克所著。
综上,本题选择B选项。
关注中公山东教师微信公众号sdjsks,及时获取山东教师招聘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