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易混淆知识点梳理(一)”,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易混淆知识点层出不穷,往往这样的考点正是考生的失分点,因此今天我们来梳理心理学中那些易混淆知识点帮助考生理解与掌握,同时也需要考生自己多多了解,灵活运用。
二、知识详解
1.心理过程vs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它代表着人的心理共同性。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它代表着人的心理差异性。
虽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有差别的,但是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2.注意的指向性VS集中性
注意的特点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哪个方向上进行互动,更强调注意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方向上进行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更强调注意的程度。
3.注意的转移VS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的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到另一件事物上去。简而言之,注意的转移是有目的的,主动性的,积极的。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力被无关对象所吸引,导致注意力脱离原有对象。简而言之,注意的分散是无目的的,被动的,消极的。
4.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主要有四种形式:
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自己在向另一个刺激做连续运动。如夜晚奔跑的霓虹灯。本质上动景运动是两个静止的物体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相继呈现所造成的。
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连续运动是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影响。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月亮在云中穿行,再如古诗词所说“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本质而言,诱发运动是一个运动和一个静止的物体同时呈现。
自主运动是指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就是一个固定的光点,从而出现光点飘忽或者移动的现象,例如夜晚我们看天空中的星星,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有个别星星在不断的游走。本质上而言,自主运动就只有一个静止的物体存在。
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就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像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我们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会觉得隔壁的树木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本质而言,运动后效是一个静止和一个运动的物体先后呈现是先动后静。
5.机械识记VS意义识记
根据识记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材料本身缺乏内在联系以及本身有意义,但限于学习者自身的水平,一时难以理解。
意义识记则存在两种状况,第一种是材料本身是有意义的,学习者只需找到内在联系就可以产生意义识记;第二种是材料本身是无意的材料,但是学习者人为的赋予了其意义。这两种都属于意义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