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服从、从众、依从趣谈

2022-04-11 16:40:1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服从、从众、依从趣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偏的知识点:服从、从众和依从。服从、从众和依从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知识点,经常以单选题,判断题的形式考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概念

1.服从

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个体做出服从行为是有群体压力、被动、不自愿的,俗称“随大流”。

2.从众

从众是指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之下,转变自身行为、信念及与信念相伴随的行为方式,它是有群体压力,但是自愿做出行为改变的现象。从众可以分为真从众、权宜从众和反从众。真从众是指个体不仅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也相信群体的判断,这是一种表里一致的从众,行为与认知不存在冲突;权宜从众是指个体的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只是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附和群体的要求。反从众是指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愤时,作为领导也受到感染,想法与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

3.依从

依从是个体表面上接受社会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的现象。依从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从众”与“服从”两者。

二、对比

从众强调基于群体压力自愿做出改变。

服从强调压力之下不自愿的的服从别人的要求。

依从是表面接受社会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内心不一定是自愿的,所以包括“从众”与“服从”两者。

三、试一试

1.依从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一阶段,它包括( )。

①从众 ②内化 ③服从 ④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答案】C。解析:依从是个体表面上接受社会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的现象。依从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从众”与“服从”两者。故本题选C。

2.在面对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放弃自己的意见,转而同意权威或其他多数人的意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服从 B.从众 C.认同 D.屈从

2.【答案】A。解析: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个体做出服从行为是有群体压力、被动、不自愿的,俗称“随大流”。题干中出现了面对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放弃自己的意见的情况,因此属于服从。故本题选A。

3.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答案】A。解析:从众是指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之下,转变自身行为、信念及与信念相伴随的行为方式,它是有群体压力,但是自愿做出行为改变的现象。故本题选A。

4.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的成员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力,叫群体压力,在群体压力下有可能出现从众与反从众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反从众现象的是( )。

A.遵守群体规范 B.削弱群体凝聚力

C.导致群体涣散 D.使群体集思广益

4.【答案】A。解析:反从众是指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愤时,作为领导也受到感染,想法与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反从众将会导致群体涣散、削弱群体凝聚力、使群体集思广益。故本题选A。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