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一个需要识记并理解的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考查时候一般以例子型的单选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很多同学对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某些阶段区分的不是特别清楚,做题容易出错,因此本次会对此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解释,主要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中,各阶段的学生回答赞成或反对偷药的原因角度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区分,方便大家理解。
三种水平 | 判断依据 | 六阶段 | 行为准则 | 赞成或反对偷药的原因 |
前习俗水平 (前因循水平) | 这一水平的儿童没有内在道德判断标准,他们的道德判断依据是行为的后果。 | 他律道德阶段 | 以惩罚和服从为准则。 | 赞成:如果不偷药海因茨的妻子就会死,他会因此而受到谴责。反对:偷药会被抓,会受到惩罚。此外,此阶段儿童通常的反应是,海因茨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被抓住,抓住要坐牢的。 |
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 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他可能入狱,妻子有可能在他出狱前死掉,对他没任何好处。 此外,此阶段的儿童还会反应: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嘛,或者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海因茨的妻子吃了药病好了,海因茨会因此感觉好受些。 | ||
习俗水平 (因循水平) | 处于该水平的儿童主要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是否可以得到赞扬进行道德判断。 | “好孩子”取向阶段 |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 赞成:他做了一名好丈夫应该做的事。反对:偷药将给他的家庭带来麻烦。 此外,此阶段的儿童还会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药剂师会对他生气,或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做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果不这样做,结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
遵守法律取向阶段 | 以服从法律、维护权威为准则。 | 赞成:如果不这么做,他就要违背了《婚姻法》规定。反对:他要救妻子的命是自然的,但是偷东西是犯法的。 此外,此阶段的儿童认为,海因茨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偷窃违反了法律,或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如果人人都违法偷东西,社会就会变乱。 | ||
后习俗水平 (后因循水平) | 处于该水平的个体,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外在权威的规定,有了更普遍的认识,表现为义务感和责任感。 |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意识到规则是公平的才应该遵守。 |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不论情况如何紧急,采用偷东西的手段总是不对的。 此外,此阶段的儿童会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他妻子生存的权利比制裁偷窃的法律更重要,或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他剥夺了药剂师谋生的权利,同时也剥夺了他的尊严。 |
普遍伦理原则取向阶段 | 具有了抽象的以尊重个人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根据自己的选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就是正确的。 |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别人也许像他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此外。此阶段的少年还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情相比较,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
三、试题在线
1.小明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小红提醒他学校规定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可小明不听,因此小红认为小明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红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处于遵守法律取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社会规范为导向,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权威。题干中,小红认为小明不是好学生是因为小明上课玩手机,不遵守课堂纪律,这符合遵守法规和秩序阶段的表现。因此本题选C。
2.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及时将一名有生命危险的病人送到医院抢救,闯了红灯,警察依法对出租车司机进行处罚。学生王明认为,出租车司机违反了交通法则,理应受到处罚。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王明的道德发展水平最可能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遵守法律取向阶段的儿童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题干中,王明认为出租车司机违反了交通法则,说明其处于遵守法律取向阶段,该阶段属于习俗水平。故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