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怎样才能分的清?

2022-03-25 16:32:4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群体影响怎样才能分的清?”,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群体中,有明文规定的正式群体也有没有明文规定的非正式群体。在这些群体中,成员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群体影响也是比较频率较高的考点,备考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大家需要掌握各种群体影响的分类,然后能从各个材料的描述中判断是属于哪种群体影响,一般以案例型的单选题考查。大家在学习这个部分时总是容易混淆“社会助长、社会惰化和社会抑制”,“服从、从众和去个性化”这两组概念。

易混淆一:社会助长VS社会惰化VS社会抑制

名称 别称 特征 例子
社会助长 社会促进 他人在场,可以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 领导来了干活的效率会更高;比赛现场观看球赛,运动员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和感染,发挥得会更加好,也更加带劲了。
社会抑制 社会干扰 他人在场,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 在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在场来回转会影响了学生的答题思路;上作文课时你看到同学们都动笔写出来了,自己就会很抓狂没有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
社会惰化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但是个人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 一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却变得懒懒散散,不爱干活;在拔河比赛的时候,有同学会偷懒,不使出全身力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社会抑制和社会惰化的区别:社会抑制是他人不参与,大家凑在一起各干各的,造成的活动效率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人最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社会惰化是一群人同时做一件事,使个人的积极性出现变化的现象,能够明确地分清楚一个人的责任。

【例题】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写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体现了群体影响的( )。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促进

【答案】A。解析:学生解答应用题和写作文时都是各干各的,不是共同的目标,最终还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是属于社会抑制的特点,故选A。

易混淆二:服从VS从众VS去个性化

名称 特征 例子
从众 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行为上存在一定的自愿性,心理上没有那么自愿。 中国式过马路、到餐馆吃饭选择排队人多的、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搞破坏。
服从 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行为上被动、不自愿。 在国外旅游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交警依据交规对闯红灯的人开罚单。
去个性化 群体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 一个班级好多学生开始集体起哄,平时比较文雅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做出很多不文明举动;群众游行时,很多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开始暴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从众与服从的区别:从众是自己被动的自愿去做某件事情,即自己被动的自愿。服从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放弃自己的意愿,即被动不自愿。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过去了,尽管你知道闯红灯不对,你也跟着过去了,这是从众。在你想要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是红灯,警察叔叔阻挡了你过马路,而让你站在原地。这是你被动的放弃了自己想过马路的意志,因此是服从。

【例题】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

A.晕轮效应 B.服从 C.从众 D.模仿

【答案】C。解析:追求时尚、赶时髦是受外界行为的影响,有压力被动地盲目去做的事情,最终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属于从众的现象,而D选项的模仿是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故选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