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德西效应

2022-03-25 13:54:4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德西效应”,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德西通过实验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一、实验研究

实验总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部被试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每完成一道难题后,就得到一美元的奖励;而控制组学生没有得到奖励。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休息。

然后,德西的研究人员持续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实验组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却很少,控制组则有更多的人在休息时间继续解题。

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人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二、产生原因

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配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的内部动机。

三、教学案例

张三很喜欢捏泥人,每天都朝思暮想,魂不守舍,上班的时候心不在焉,只想着如何溜号回家捏泥人。后来,他的泥人越捏越好,兴趣越来越大。这时,有一位工艺商店的老板给了他一个机会,请他专门捏泥人,于是他毫不犹豫点头不止,将爱好变成了工作。在新公司上班,老板对他实行计件工资,每捏一个10元,乐得他心花怒放。可是不久,他就发现每天捏泥人成了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激情没了,就只能糊弄,甚至讨厌起捏泥人来,觉得是负担,从此再不捏泥人。

四、教育启示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奖赏太多,表彰活动过滥,并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当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履行相应义务时,却被当作突出表现进行奖励,或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则会起到反作用。反之,可以通过巧妙的办法,使奖励被用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上。比如,在提供奖励前,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使得学生明确自己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学习而非获得奖励。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确定性的奖励,避免学生形成努力学习就能获得奖励的心理。

五、例题

【单项选择题】王强对书法感兴趣,每天在家刻苦练习,当临摹完一副作品时王强觉得非常开心。王强父母为了鼓励王强,于是每当王强写完一篇书法作品就会奖励20元钱。王强起初觉得很开心,但久而久之再也感受不到书法的快乐了。请问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德西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社会堕化 D.潘多拉效应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西效应

选项A,德西效应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有时候过多的外加的报酬不一定会使动力提升,有时候甚至会起反作用。

选项B,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待效应。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老师始终对学生充满了期望和信任,这种期望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朝向老师的期望而积极努力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取得进步的这种现象。

选项C,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指在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付出的努力降低的现象。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即体现了该现象。

选项D,潘多拉效应是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容易激发人们的逆反心理,原因在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就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诱惑力。

根据题干中表述,王强从开始的对书法感兴趣,后期由于父母的奖励导致对书法没有兴趣,体现的了德西效应。故本题选A选项。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