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10.31】

2022-10-31 17:04:0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2)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相关教育法规的地位。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是我国教育发展史和教育立法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是我国教育发展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法制轨道的重大标志。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单行法律。

B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

C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规。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与他人串通,允许他人冒用本人身份,顶替本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故本题答案为A。

科目二(3-10)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常规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

A选项,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B选项,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选项,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

D选项,属于干扰项,故排除。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地位。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A选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选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在于:(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因此,B选项正确。

C、D选项属于环境范畴,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因素为: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选项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B,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选项C,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D,学校教育的三大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题干中,“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更加强调环境对人的不同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故A选项正确。

B选项,不同的时代背景要求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当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C选项,教育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教育内容是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育目的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展开,而教育内容的制定离不开教育目的。

D选项,教育规律指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一切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包括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保持内部结构比例的合理,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等基本规律。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因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目的。因此,C选项正确。

选项A,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选项B,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选项D,教育法规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综上所述,本题选C。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的特征总共有三个: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选项A,强制性又叫义务性,是指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选项B,普及性又叫统一性,这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选项C,免费性,又叫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题干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基本特点的是延展性,故此题选D。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发展。

选项A,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但是没有实施的学制。

选项B,癸卯学制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选项D,戊辰学制是在1922年新学制颁布不久,出于推行“三民主义”的教育需要,主张修订学制系统。1928年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故本题选择B项。

10.【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相关推荐:202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0.31】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