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2022-03-25 22:33:5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我国的壬寅、癸卯等学制是常考点,特别是学制中前后内容相似的知识点及学制地位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感觉知识点很碎,难以成体系。今天,我们以知识线索的形式将学制的相关内容加以整理。

一、考情介绍

仅以2021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为例,我国的相关学制在各地市考试中出现了5次。其中,形式上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上常涉及学制的地位。

学制 题型 考频
癸卯学制 单选 2
壬寅学制 单选 1
壬子癸丑学制 单选 1
壬戌学制 单选 1

二、地位串联

自1902年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到壬寅学制的出现,每一个学制的诞生在我国教育史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用“壬颁布,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美长戌”的口诀加以记忆,分别对应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壬子癸丑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并规定了男女同校,壬戌学制是唯一一个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沿用时间最长。

【沿用时间最长:壬戌学制。修业年限最长:癸卯学制。】

三、内容串联

(一)义务教育

前三个学制中都出现了有关义务教育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得以发展。壬寅学制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癸卯学制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词汇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词汇,表明了近代义务教育的正式发端。规定“初等小学堂”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政府法令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

壬寅学制 划阶段
癸卯学制 词汇
壬子癸丑学制 实施

(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第一次出现在癸卯学制:首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体系,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到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发展至壬戌学制,首次将幼稚园纳入了学制体系,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定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基础地位。

癸卯学制 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四个首次
壬戌学制 幼稚园纳入学制,学前教育独立基础地位 两个首次

【注意:癸卯学制与壬戌学制均有内容上的首次,注意不要混淆。癸卯学制中共出现四个首次: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体育的地位,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词汇。壬戌学制中出现两个首次:首次提出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划分教育阶段,首次将幼稚园纳入了学制体系,确立了学前教育独立基础地位。】

(三)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开端于壬寅学制,到癸卯学制正式提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大系统,壬戌学制在最后对师范教育加以改革。

壬寅 开端
癸卯 师范实业两大系统
壬戌 改革

(四)其他考点

我们以学制中出现的教育类型和思想为线索,将剩余考点加以串联。

  女子教育 实业教育 思想
壬寅      
癸卯 不许男女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实业+师范 两大系统 指导思想(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壬子癸丑 男女同校   指导思想(方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
壬戌   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 指导思想: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三、小试牛刀

1.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该学制注重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此学制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中国近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了学制的地位。

壬寅学制是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但未实行,癸卯学制是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故答案选A。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思想。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壬子癸丑学制的指导思想(方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壬戌学制指导思想: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故B选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