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完成对于电解质的概念判断,能从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运用类比的方法,从电离的概念出发,结合反应实例,书写出其他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溶液的导电性,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4.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难点】
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提出问题】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学生回答】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会出汗,而体内的盐分会伴随着水分一起流失,故需要及时补充盐分和水分。
【教师引导】当人体内的盐分和水分流失后,会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什么是电解质呢?这节课就来探究“电解质”。
(二)探究新知
【学生实验】使用课前准备好的电源、导线、小灯泡及金属片进行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哪些溶液导电,哪些不导电呢?
【学生回答】导电的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不导电的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教师总结】不仅如此,如果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在化学中将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教师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解质而言,首先它属于化合物,其次它可以满足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提出问题】石墨可以导电,说明“C”是电解质,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C”是单质,不是电解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溶于水导电,所以它们均为电解质?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溶于水导电,并非它们本身,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
【多媒体展示】观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思考NaCl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原因?
【小组讨论】将NaCl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及水合氯离子,这些离子在通电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因此NaCl溶液可以导电。
【教师补充】类似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电离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比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就可以书写为:NaCl=Na++Cl-。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会形成自由离子,写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板书】Na2SO4=2Na++SO42-;NaOH=Na++OH-
(四)小结作业
小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思考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
四、板书设计
中公推出面试直播课:点击此处查看课程详情
各学科考题规律及趋势:点击此处查看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